我的第一本圖解心理學
-
書籍介紹
為什麼要搞懂心理學?
因為「知已知彼,才能全盤皆勝!」
為什麼《我的第一本圖解心理學》
可以獲得蔡康永、侯文詠……等名人熱情推薦?
因為本書作者洪震宇老師己成功幫助數以萬計的朋友,
「輕鬆掌握人生主導權,活出心想事成的每一天!」
每個人都想訂做一個完美人生,但往往事與願違……
1、為什麼我的行銷企劃案總是無法打動人心,創造業績?
2、為什麼每年訂的新年新計畫到頭來總是無法實現?
3、為什麼面對最熟悉的家人時特別容易發生衝突?
4、為什麼總是搞不懂老闆在想什麼?
5、我該如何激勵同事與下屬?
6、我該如何做個受歡迎的人?
其實,人生中80%的疑難雜症,只要懂點心理學,都會迎刃而解!
《我的第一本圖解心理學》是為初學者規劃的「心理學大全」,
教你輕鬆掌握人生主導權,活出心想事成的每一天!
全圖解」+「洪震宇老師」
- 《我的第一本圖解心理學》沒有深奧的理論、難懂的文字遊戲,以「全圖解」及「生活實例」帶領讀者體會心理學的趣味。
- 美國NLP神經語言學認證高階執行師」、「美國NGH催眠治療協會認證催眠師」――洪震宇老師,以最專業的角度,最人性化的圖文論述,讓所有人一看就懂、一看就會用。
「個人成長」+「家庭生活」+「職場互動」,全面搞定!
最完整─各大門派 + 各種理論,一本帶著走。
最快速─情境插圖 + 圖表解說,馬上就看懂。
用心理學打造優質生活的5大方案:
方案1 累積人脈|瞭解「社會心理學」,掌握人際互動的重要關鍵。
方案2 自我探索|讀懂「發展心理學」,建構生涯發展的藍圖。
方案3 問題解決|學習「認知心理學」,用NLP技巧展現正能量。
方案4 職場應對|善用「工商心理學」,全面提升工作滿意度。
方案5 跳脫侷限|運用各種「助人心理學」,徹底強化行動力。
各界名人好評推薦!
蔡康永、侯文詠 聯名推薦
王叢桂、林蕙瑛、謝芬蘭、楊田林 專文推薦
-
目錄
Chapter 1知己解彼的社會心理學
Part1行動力不夠,來自信心不足
Part2心想事成的自我預言實現法
Part3如何建立親和感,讓人對你印象深刻?
Part4你真的懂我嗎?小心溝通背後的隱藏訊息
Part5你收到「我想親近你」的邀請了嗎?
Part6伴侶相處之道
Part7讀懂對方真正想法的讀心術
Chapter 2發展心理學與生涯藍圖
Part1影響一生幸福的生涯發展階段
Part2建立信任與安全依附的嬰幼兒期發展
Part3兒童期是建立自尊、信心和人際關係的關鍵期
Part4尋求獨立與生涯探索的青少年期
Part5安身立命與自我實現的成人發展
Part6快樂銀髮族:傳承與放下的老年期
Chapter 3認知心理學與感知世界心理學
Part1探討知覺、記憶、學習理解、語言、推理決策和問題解決的認知心理學
Part2從NLP看我們感知的世界
Part3演出你的幸福劇本:戲劇、戲劇治療與幸福人生
Part4內在潛意識的無限可能:談催眠引導與回溯
Part5色彩心理學與生活
Part6音樂心理學與音樂療癒
Chapter4 職場不敗的工商心理學
Part1放對位子,提高工作滿意度
Part2去除溝通障礙,建立深刻互動
Part3良性衝突是有建設性的
Part4讓自己表現良好的情緒管理哲學
Part5面對壓力與調適壓力
Part6創造組織中的正能量
Chapter5邁向圓滿人生的助人心理學
Part1從正向心理學談樂觀的學習
Part2從正向心理學談快樂人生
Part3打造幸福力的時間線
Part4從故事中得到療癒:敘事、隱喻與自由書寫
Part5專注在「你現在在做什麼」的現實治療學派
Part6從「你想要的未來」找到解決之道
-
序
【推薦序-王叢桂】
化知識為行動的實用心理學
我在1983年負笈美國完成心理諮商碩士學位後,面對生涯的選擇,是繼續攻讀心理諮商還是選擇其他領域,最後我選擇攻讀社會人格心理學領域,並於1986年得到博士學位,當時我選擇回台任教,因為覺得學習社會與人格心理學的人在自己的母文化中比較可以將所學貢獻於社會。回台後任教於東吳大學,二十多年來一直教授社會心理學或者相關領域的課程,也與兩位學術界的同事合寫了一本社會心理學的教科書。但是,總覺得自己的工作主要是在學術圈裡,對這個社會的貢獻不足。我非常欣慰的是看到我的學生洪震宇在工作之餘,嘗試將心理學的知識與生活應用結合,撰寫了一本適合一般人閱讀的書籍。這本書填補了我的遺憾,讓我感覺對這個社會有間接的貢獻。
震宇在大學時便展露了他善於將理論所學應用於生活之中的特性,他參與各項訓練班隊,學習如何將心理學知識轉化為生活行動。震宇在畢業後選擇將心理學,尤其是心理諮商的理論與實務技巧,運用於協助企業與非營利組織成員成長的工作,並且卓然有成。這本書結合理論介紹了心理學中的社會心理學、發展心理學、認知心理學、工商心理學以及正向心理學中與生活有關的知識,並且提供將知識轉化為實際行為的技巧演練,提供讀者自我改變策略以及人際關係技巧。
一般心理學者寫作書籍時會受限於長年的學術訓練,為了言之有據,往往引經據典,導致枯燥無味。這本書主要的目的在協助讀者運用心理學知識於生活中,因此即使是理論介紹,也從生活案例著手介紹心理學知識,符合了認知記憶中,運用既有經驗理解新概念的法則。這本書適合一般人閱讀,尤其適合工商界的成員閱讀,並且運用其中提供的自我成長練習,相信會帶給讀者意想不到的好處。我非常高興看到這本書的出版,也鄭重的推薦這本書給讀者。
(本文作者為東吳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推薦序-林蕙瑛】
心理學,就是生活!
震宇是我多年前的學生,活潑、熱忱、有愛心、好學及笑口常開是他留給我的深刻印象,畢業後斷斷續續有聯絡,也參加了他的婚禮。欣見他走自己喜歡的路,憑著心理學的基礎訓練、人力資源管理的深造以及工商界的實務經驗,成了今日的洪老師、洪顧問,教練、諮詢優則寫,恭喜震宇的第一本書《我的第一本圖解心理學》終於出版了!
曾經在圖書館翻閱過一本日文翻中的《三天讀懂心理學》,我們專業人士雖然看得懂,外行人或初入門者必會覺得「霧煞煞」,而《我的第一本圖解心理學》包含社會心理學、發展心理學、認知心理學、工商心理學及助人心理學五大領域,只要花一天閱讀,就能建立對心理學的概念,並產生興趣。因為震宇巧妙的手筆,淺顯易懂的文字,將西洋心理學基礎理論帶進章節中,以生活中常見的案例呈現,非常有親和力,就好像他對著你我讀者講話一般,生活化、現實感,充滿本土味。
本書的特色來自震宇的創意,線條簡單的漫畫有畫龍點睛之效,加深讀者印象,而表格整理,清楚扼要且易懂,每節結尾的練習是精心策畫,促進思考引發行動的自我成長作業。而震宇的功力則表現在他對心理學的融會貫通,結合古典理論的觀念與心理學新潮流的技術實務於每天生活中,讓讀者瞭解「心理學就是生活」(Psychology is life)的真正涵義,引領大家聚集正能量、正向思考,追求快樂的人生。
一般民眾讀了《我的第一本圖解心理學》才能知道心理學是什麼以及它的浩瀚領域,得以自我學習及個人成長,學校老師可以參考書中內容以淺顯貼切的例子來灌輸學生心理學的觀念,促進學習興趣及人際技巧,而心理諮商師或人力資源訓練師則可以教導案主或員工管理情緒、化解衝突、處理自己及人際上的問題,以安居樂業。這是一本好書,震宇的老師在此大力推薦,讓我們人手一本,成為生活良伴!
(本文作者為東吳大學心理學系兼任副教授)
【推薦序-謝芬蘭】
最適合初學者的「心理學入門工具書」
第一次看到洪震宇是在建中的輔導室,他是輔導股長。最近一次看到他,是他獨力帶著女兒讓老婆休息一下,大包小包滿頭大汗來家裡,讓我看看他的下一代。我認識他,真的夠久了!
高中時代的他,是個認真嚴謹又有點害羞的人。在高三那年母親生病過世,面對這樣的衝擊,他會在進行談話之前做好想談的問題紙條,認真的一一尋找答案。當時我看著他,心知他要開始獨自面對自己的生命了,失去母親全然的照顧和疼愛,他得更早知道,很多問題其實沒有絕對正確的答案。
有一段時間,他面對許多壓力,說話有些不流暢,有時會緊張到漲紅臉,無法完整表達出他內在細膩而敏感的領悟。他喜歡親近人,喜歡瞭解別人,也喜歡觀察自己,大學選擇心理系是很自然的事。
因為進入相同領域,我們之間多了專業的探討,我也喜歡和他一起工作,不管是個案討論或是帶領團體,我們都有很多話題,震宇很勤奮也很熱情,參與很多課程的設計討論與帶領。
在人際關係、親密關係的經營,對於害羞的他,可以算是很勇於冒險和面對,每一次與異性交往,都讓他變得更體貼、更穩重。當個別接觸比較成熟之後,他更加入各種積極正向的團體,豐富彼此生命,也讓自己持續學習與進步。
他的特質加上他的努力,生命中會出現很多貴人相助,我跟他很有緣分,一直是他的見證。看著他自我探索,看著他為情所困,看著他在生涯路上跌撞乃至漸有所成,看著他步上紅毯結婚生子。他誠實面對自己,溫和對待親友,熱情投身工作,每天都朝向更成為真實的自己而邁進。
這本書的醞釀到出版,至少有三年,從書上可以看到他的學習痕跡,結合了專業訓練和時代潮流,加上他個人在每個階段所學習到的專業理論與技巧,用圖解方式簡單的勾勒出許多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加重日常生活中實用性的運用,讓整本書流暢易懂。這是一本可以作為心理學入門的工具書,相信讀者可以得到許多學習與樂趣。
(本文作者為建中輔導主任退休、知名親子關係作家)
【推薦序-楊田林】
善用心理學,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
先說一個故事。有一次,我要到嘉義中正大學開會,買了一張火車票,4車20號。在台北上車後,發現已經有人坐在這個位置上,我說了一句:「先生,對不起!」他立刻起身也說對不起,就換到另一個座位了。這是我們搭火車時最常遇見的狀況,買了站票先坐下來,有人來,再起來讓座也不遲。
坐定後,我就開始看報紙,火車來到板橋,我聽到一位小姐說:「先生,對不起!」我認定她不是在叫我,所以頭也沒抬,繼續看報紙。一連聽了三句:「先生,對不起!」我才抬頭問:「請問,妳在叫我嗎?」
小姐笑了一下說:「先生,對不起!這位置是我的!」我喃喃自語:「奇怪!難道會重複劃位嗎?我也是4車20號啊!」說完,我正要拿起車票時,小姐又說話了:「先生,這是5車20號!」當時,我糗到不行!趕忙起身道歉,換到第四車廂。
坐在正確位置上,我安心很多。因為,那才是我的「位置」。剛剛坐錯位置時,我也心安,因為我根本不知道那是錯誤的。
第一位乘客有自覺,知道他的位置是錯誤的,所以當我說「先生,對不起!」時,他便立刻讓位。而我因為不知道自己坐錯,所以不以為意,直到發現真相。
人生何嘗不是如此?擺對位置,就是幸福!就會身心安頓!
心理學,可以幫助我們找到自己和周遭朋友的人生定位,協助彼此在「對」的位置上發揮優勢。也能明白站在不同的位置時,雙方該如何保持合宜的距離,維持良好的互動。
震宇老師的《我的第一本圖解心理學》,有別於坊間過於專業艱澀的書籍,把日常生活中很實用的心理學專有名詞與理論,透過深入淺出的案例、故事與解說,加上生動的圖解,讓大家能快速進入心理科學的堂奧,有效又有趣。
他將心理學的精髓,整合到企業訓練與教練諮詢中,從中可見到他的用心與熱忱。相信經由他對各類心理學主題的詮釋,能讓讀者朋友快速理解,進而將所學應用在生活與工作中,讓自己工作更踏實,生命更豐富。
(本文作者為人文企管講師)
【作者序】
心理學與我
我現在在職場上的角色,是一個企業訓練講師、NLP職涯(人生)教練,也是美國NGH認證催眠師。當我要為自己的人生,下一個終生投入其中奉獻自己的定位時,心中浮現的是「幫助華人生涯幸福發展」的助人者,也期許自己能成為一個有所貢獻的心理學家。
我喜歡幫助人們能在工作與生活中,發揮出更大的潛力與價值。而我採用的方式是以教育培訓、職涯教練,和個人療癒做為服務範疇。
我很幸運。當我大約32歲時,有一次在執行完兩天企業內訓後,因為耗費很多能量,正在休息和沉澱。突然間,一個念頭閃過,讓我回顧自己從大學到工作的這段過程,一路走來的點滴。一種很慶幸自己做對選擇的感受,就這樣浮現。
很慶幸當初在讀大學的時候,選擇的是心理系。一方面因為對讀理工的我來說,化學、物理、數學這幾科大概都是比較艱澀的內容,很難跟他們變熟悉。而另一方面,更是因為心理學為我開了一扇瞭解自己的門和窗。
十七、八歲年少徬徨的我,對自己並不瞭解,只能感受到內在有許多糾結。在家人和親友們興高采烈的認為我考上建中,好像就跟台大醫科劃上等號的年代,頂著建中的光環,並沒有讓原本屬於「乖乖牌小孩」的我,在那三年從此過得幸福快樂。當時,我好想要談戀愛,但拙於表達,看到女生就說話結巴,辭不達意(國中三年加上高中三年都讀男校,害羞到不會和女生相處);參加不少活動,也認識很多不錯的女孩子,約了一些會,仍然沒有自己想要的結果。
想透過參加社團來磨練自己的口才和能力,於是參加了講演社、合唱團、英研社。而說實話,我也已經忘了,當時一緊張就會說話打結的我,到底打過幾場辯論賽,又是怎麼走過來的。到了高三要面對聯考時,一回顧高中生涯,又無法完全放下前面的這些覺得生命不夠精采的遺憾,於是更難靜下心來,成績也從中段一直往後落到吊車尾。直到聯考前,都只希望能逼自己盡量多看一點書,然後趕快考完、趕快解脫,期待著進入大學後的海闊天空。高中的畢業紀念冊,我一直都記得,上面寫著:回首,有風有雨亦有晴,總是蹉跎,惆悵;爾後,天寬地闊,天地任我遨遊,愜意。高中對我來說,是一段屢挫屢戰、再戰再挫的過程。
而為這整個過程,再加入一筆抹不去的哀傷的,是高三那年寒假的農曆年,忘了大年初幾,母親突然身體不舒服掛急診。因為擔心影響我聯考,父親並沒有說得很清楚,只說是腸胃不好需要開刀。直到我高三畢業典禮晚上,因為聯考後的暑假想要參加營隊,與父親起爭執,才知道媽媽罹患的是大腸癌,從開刀完到當時,已經持續電療及化療好幾個月。世界,突然塌落。
高中唯一慶幸的,大概就是因緣際會和學校輔導室謝芬蘭老師的接觸,開啟我探索和瞭解自己的大門。因為有她溫暖的陪伴,讓我在不斷找尋答案卻又遍尋不到的擔憂失措中,能有繼續往前的力量。也因為這種被陪伴的感覺是如此帶給我力量,讓我在大學聯考要選系時,選擇了心理系。
當時家中長輩們都希望我重考,但我自己知道,重考不會更好,只會更糟。而媽媽也在我18歲,大一即將入學前的暑假離開人世。就在這樣的內外交煎下,開始了我期待已久的大學生涯――我的心理學之路。
那是一個讓我現在想起來都低迴不已,相當懷念的歲月。有一股很強烈想讓自己更好的內在動力,在我的血液中翻騰,讓我鼓起勇氣往前衝,想要衝撞出屬於自己的那條路。讓我從青澀、害羞、看到女孩子會臉紅的青年,慢慢經過各種活動的洗禮、跌跌撞撞,漸漸開始走向成熟之路。
因為心理學的訓練,讓我慢慢對自己有更多瞭解、更多察覺,陪伴我走過哀傷的心情。多了檢視與改變自己的機會,我的內心也漸漸變得開朗。可以說,心理學對我有很大的幫助,讓我能變得不一樣。
讀書期間,我不算是用功的學生,但我喜歡課後和系上老師們的討論,從自己生活中的經驗、困擾,去驗證心理學的一些理論,而這些是讓我收穫最多的地方。
我一直覺得,心理學應該要能更容易接近,進而幫助更多人幸福快樂,這樣才是它存在的意義與價值,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
現在的我,已經累積了很多年的企業培訓經驗,能很自在的和眾多企業同仁們分享一點小小的心得,也享受著在一對一教練晤談中,幫助來談者覺察盲點與改變自己。每當發現其中有些人的障礙是源自潛意識時,運用催眠方法與架構來協助,更讓我看到潛意識的奧妙與重要性。心理學有很多好方法,希望能讓更多有需要的人得到幫助。
《我的第一本圖解心理學》是我的第一本著作,從女兒還在太太肚子裡,到現在已經兩歲六個月,謝謝太太在寫作過程中的包容和支持。謝謝好友思宏將我引薦給「我識出版集團」,謝謝編輯祈天在漫長寫作中的耐心等待與協助,謝謝「我識」蔣先生和同仁們的用心企劃協助。因為有您們,這本書才能順利圓滿完成!
一路走來到今天,我也有太多想感謝的人,因為有您們,才有今天的我。
謝謝桂芳、桂月兩位阿姨從小的疼愛;謝謝所有家族長輩的照顧愛護;謝謝啟發我的師長;謝謝一路支持與陪伴我的好友與事業夥伴們。
謝謝叢桂老師、蕙瑛老師、芬蘭老師、田林老師為我的新書寫序,有您們的鼓勵和支持真好!
謝謝董事長文詠大哥和總經理康永大哥,當初在oke網站營運部,讓我在電子商務、採購洽談、網頁產品企劃、進銷存等有很多學習。一直記得侯大哥您為了完善整個系統,花了無數個日夜研究的精神,也一直對康永哥的創意詼諧,妙語如珠,印象深刻。謝謝您們在多年後為我的新書聯名推薦!
謹以此書獻給我的父親、母親和兩位阿姨。
謝謝所有曾陪伴、支持與提攜我的人,願喜樂、平安、幸福、圓滿常伴隨左右。
洪震宇Ryan 2015.2.於台北
-
精彩試閱
Chapter 1知己解彼的社會心理學
Part3如何建立親和感,讓人對你印象深刻?
找出你的特點,善用初始與新近效應建立好印象
回想一下,當你在任何聚會活動中,遇到陌生人時,會有什麼反應?通常,我們會從對方的外觀、穿著、言行舉止等線索,很自然地建立對他的印象、推斷他的性格,以及產生直覺反應―喜歡或不喜歡他。
關於「印象的建立」,可以參考下面這些原則:
首先,人們通常依據很少的線索(特質)就快速建立對他人的印象,而且會持續用這種模糊籠統的特質來看待他人,這叫「初始效應」。就是一旦別人對你有一種初步印象,他就會傾向繼續這樣「看待」你,會在後續和你相處的過程中,去注意那些和他原本對你的初始印象有關的訊息(因為訊息過多,沒辦法全都接收)。所以,自我介紹時,同樣是說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先說優點和強項在前面,會讓人建立對你的好印象,後面的小缺陷就沒有太大關係。如果先說缺點,再說優點,反而會讓人停留在你的缺點中。
相較於初始效應,另一種是「新近效應」,就是在一連串資訊中,我們比較會記得最後面的訊息。實驗顯示,認知複雜度低(想法較單純、主觀或批判)的人,比較會傾向朝兩極化來看人,不是「好」就是「壞」,也比較容易受到新近效應影響。認知複雜度較高(較彈性、能接受各種變化)的人,則較容易受初始效應影響。所以,假設你要說自己的缺點,就放在中間吧!前與後都說自己的優點,就能讓自己的特色比較容易被記住!
其次,我們不太會注意到每一個線索,只會去注意現場最明顯的特徵或人物,這叫「主題―背景原則」。換句話說,在一個場合中(背景),只有有特色的人或事(主題)才容易被記住。而且通常比較突顯的人會被認為在該場合較有影響力。另外,有些特質是「核心特質」,會和很多其他特質被聯想在一起,譬如「溫暖―冷淡」這一組形容詞,會對整體印象造成很大的差異。如果別人一開始覺得你是溫暖、熱情、親切的,你幾乎很自然就會獲得好評;而如果別人一開始覺得你很冷漠、擺臭臉或沒有人情味,後續就容易對你有不好的印象。所以,要談正事之前,先多閒話家常、建立關係,還是很必要的。
第三,在短暫接觸的過程中,因為時間有限,我們會習慣用過往的經驗(基模)將人歸類,譬如A是理財專員、B是小學老師、C是大公司經理,我們很自然就會將過往對這一類人印象中的特質,加諸在ABC三個人身上,即使他們並沒有這些特質,這就是所謂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提到和日本公司打交道的業務人員,往往會想到需要交際應酬、招呼日本來客。這樣的印象,有時候是對的,會讓我們第一時間不用思考就能迅速判斷該如何和他相處,但並不完全適用於所有的日本業務人員。所以,從你的背景中,找到一個可以讓人第一時間將你納入,而對你產生好印象的正向特質類別,可以讓人對你的第一印象加分。
「月暈效果」讓你欣賞一個人,就會肯定他全部
所以,我們對一個人的印象,是從他呈現出來的所有訊息(條件、特質、個性……等)中,組合成一個整體的印象感覺。有些特質是正分、有些是負分,而有些我們特別在意的特質,就會給比較重的加權。正分和負分平均之後,會得到一個平均分數,就成為我們對這個人的整合印象,這是對整體印象的加權平均模式。
在第一印象中,最重要的影響要素是:評價(好或壞),就是你喜不喜歡這個人。通常我們在評論他人時,會傾向給他穩定一致的評價,也就是說,如果你喜歡這個人,你就會連帶欣賞他其他的特質,好像這個人周圍就圍繞了一圈正向的氛圍,這就叫月暈效果(halo effect)。相反的,你如果不喜歡一個人,覺得他「不好」,就比較容易看到他的負面特質。
人們喜歡那些和自己相像的人
所以,如何讓人在和你相處的過程中喜歡你,就變得很重要。要讓他人喜歡我們,最重要的是從建立親和感開始。人們喜歡那些像他們自己的人。所謂的像自己,可以是指關係,譬如很多業務人員會掛在嘴邊的,同學、同事、同好、同鄉、同黨、同社群、同社區、同姓宗親……等。也可以是個人外觀、身體姿勢、動作節奏、想法信念、聲音語調、心情、習慣等特質。在NLP神經語言學中,有一些關於如何建立親和感的方法,我覺得很有意思。(可參照Chapter3)
在人與人溝通的過程中,是透過視、聽、觸、味、嗅覺等五種感官來接收外界刺激與訊息線索,並且轉化成自己可以理解的世界。這些我們眼睛所看、耳朵所聽、觸覺所感、味覺和鼻子所聞的嗅覺,以及內在如何思考感受的總和,就形成我們的經驗世界,只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真實世界」,沒有人會和我們一模一樣。
譬如,兩個人參加同樣的聚會、待在相同空間裡,因為每個人的觀察力不同、原先的背景與互動不同,對聚會中互動與感受的解讀也不同,所以當聚會結束,每個人日後回顧時,就會有不同的回憶和感受。想像一下,如果李安、王建民、阿基師和你,同時待在一個聚會中,你們會注意的重點一定不同,對聚會的描述方式也不會一樣。不管我們再怎麼留意、再怎麼仔細或客觀,我們所描繪的世界,一定跟真實世界有落差(這是所謂的疆域大於地圖。地圖就像是我們眼中的世界,疆域則是真實的大世界),但對當事人來說,他看到且描繪的世界,就是他的真實世界。這也就是為什麼說人會有盲點的原因,因為他會受限於自己的眼光,而無法看到全貌。
五感之中,視覺、聽覺、觸覺是我們最主要接受外界資訊與看待世界的三種方式,稱做表象系統,就是把外在世界發生的事(各種事件和現象),轉碼成我們可以理解的方式。從小到大,我們不斷整合感官經驗,隨著時間發展,會逐漸有某個感官成為自己最習慣的感官(主要表象系統),有的人擅長視覺、有人是聽覺發達、有人是感覺很強。若我們能很快清楚對方習慣的主要接收表象模式,並且用對方習慣的方式來回應和傳遞訊息,就會讓對方感到親切與熟悉。
視覺型:很重畫面,透過圖像、意像等視覺模組來瞭解世界
聽覺型:很重聲音,透過聲音、語調等聽覺模組來瞭解世界
觸覺型:很重感受,透過觸摸、感覺等觸覺模組來瞭解世界
若想拉近與人的關係、建立親和感,就需要先瞭解對方習慣用哪種感官來接受與回應世界,瞭解對方怎麼表現自己的真實經驗。讓對方知道我們真的瞭解他,同時也讓對方進入我們的世界,瞭解我們真正的感受體驗。
那又如何知道對方是屬於哪一種表象類型呢?有些方法可用。這邊介紹第一種,是觀察對方談話時,從他使用的語言文字中來判斷,在文字中的形容詞、動詞、副詞會呼應哪一種表象類型。譬如下面就列出每一種表象型態會用到的文字,大家可以「看」一下,以前在生活或工作中,有沒有「聽過」有人用類似的說法來描述,相信會有些感覺。
視覺用語:
出現、看見、焦點、觀點、想像、鮮明、回顧、醒目、繽紛、精彩、浮現、清楚、看起來、明白、模糊、樣子、注視、明亮、畫面、發現
聽覺用語:
讚美、喧鬧、聽到、解讀、迴響、談論、朗誦、弦外之音、和諧、讚嘆、傾聽、喃喃、響亮、悅耳、表達、討論
觸覺用語:
實踐、掌握、緊張、溫柔、壓力、緊繃、碰觸、感受、張力、聞到、感覺、捕捉、拍案、笨拙、興奮、壓迫、抵抗
中性用語 (感覺不到特殊的感官線索):
決定、承認、理解、確認、繼續、好奇、預期、困惑、允許
接下來,大家可以練習將中性的描述句子,改寫成用視覺、聽覺、觸覺來傳達的文字,也可以回想一下,在平常生活中還有哪些例子,相信對於大家掌握對方主要的表象系統會有幫助。
題目一 ~ 這個月的業績不錯
視覺描述
例句:你們可以「看到」,這個月的業績「長紅」
演練:
聽覺描述
例句:讓我們為這個月的業績「喝采」!
演練:
觸覺描述
例句:大家這個月「做」得很好,業績一直往上「攀升」
演練:
題目二 ~ 這個案子很麻煩
視覺描述
例句:這個案子看起來很複雜、有很多不明的變數
演練:
聽覺描述
例句:這個案子聽起來各單位的聲音很多、眾說紛紜
演練:
觸覺描述
例句:這個案子「感覺」起來很「棘手」、不好搞定
演練:
如果你的另一半是聽覺型的人,而你是觸覺型的人,在沒有留意到的情況下,會如何相處?
她有可能很常問你:「老公你愛不愛我?」想要聽到你的甜言蜜語。而你卻習慣要讓她去感受你為她做了些什麼,也許是浪漫的燭光、精心佈置的環境,對你來說,這些就代表你對她的愛,可是對她來說,卻需要聽到你的溫柔話語才會滿足。
若你有個視覺型的老闆,需要看到面前有很多詳細的圖表、數字,才會滿足;可是你卻是聽覺型的人,喜歡用滔滔不絕的口頭說明來報告細節,你們溝通的效果就會打折扣。
透過肢體行為上的模仿,建立親和感
另一種建立親和感的方法,稱之為映現(mirroring),是透過非語言行為來模仿回應對方。若我們的行為舉止、情緒、姿勢等,就像鏡子一樣,反映出對方的一舉一動(模仿),這會讓我們與對方達到一種「同步」的效果,因而增加彼此的親和感。在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譬如當大家都坐在電影院中,共同因為某段劇情而大笑,或者感動落淚時,在場的觀眾都會有種共同經歷特殊經驗的親和感。這讓我想起好幾年前在電影院觀看《海角七號》時,看到男主角和郵差騎車然後罵出那句很親切的髒話時,全場大笑噴淚的那一幕。其他像教會的聚會、宗教的法會、舞台劇表演、示威遊行、教室上課等,身處其中時,都會因為和身邊的人做出類似的動作,而產生親和感。
要注意的是,映現並不是完全模仿,不是要與對方一模一樣,而是每隔一小段時間(幾秒鐘到幾分鐘),很自然的做出與對方類似的動作。對方摸了一下頭,也許隔幾分鐘後,你可以用另一手稍微摸一下另一邊的瀏海。如果太刻意或太相似,會讓人覺得怪異而感到不舒服;但若很自然的改變,則是一種呼應。跟隨對方的肢體動作、姿勢、口語、節奏、心情等,但不完全一樣,也不是馬上做。
當我們能很好的呼應對方後,如何確認彼此已建立親和感呢?這時,可以試著「引導」,做一個對方沒有做的動作,看對方稍後會不會不經意做出與你類似的動作。當你發現對方之後真的都做了和你類似的動作,那恭喜你,表示你們已經達到同步,雙方已產生一定的親和感,相信接下來會有很好的互動經驗。
剛開始進行時也許會有點刻意,也需要分心去思考該如何操作,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就會慢慢變成習慣。舉個例子,有一次我和一家精品公司談一個訓練案時,先和訓練經理、業務經理談,然後優雅而帶點嚴肅的總經理走進來想瞭解內容,剛好坐在大會議桌的正對面。因為總經理很嚴肅,所以我也呈現嚴肅的基調,以嚴謹的態度稍帶一點微笑來說明。過程中有一刻,剛好我和總經理兩眼相對,我就微笑了一下。隔幾秒之後,她也回應我一個笑容。當時我並沒有想太多,只覺得她有笑就好,氣氛會比較好一些,而當天的說明也很順利成功。後來,當我回去重新檢視時突然發現,當我笑了之後,不久對方也跟著微笑,這不就是情緒的同步嗎?於是我就更了然於心,難怪當天很順利,因為我們處在一個很好的同步狀態中,而這些已經被熟練的內化了。
-
詳細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5785-59-8
頁數:304
裝訂:平裝本
版本說明:18開/單色/左翻
本書分類: 人文科普 / 社會科學 / -
購物說明
- 「17Buy一起買購物網」因享有特別折扣,故採用會員制。如需要購物,請先加入「17buy一起買 購物網」會員。
- 初次使用本網站,如遇到相關問題,可至會員專區 / 會員常見問題中查詢。
- 6折(含6折)以下之特價書,所提供之商品並非100%全新書,有部份會有小小瑕疵(如書封小刮傷等),但並非二手書且不影響閱讀,如不同意者,請勿下單。
- 所購買之書籍如有破損、缺頁……等,請於7日內寄回,「17buy一起買購物網」將於收到書籍3日內重新寄送商品或於10日內完成退費。
- 「 17buy一起買購物網」目前僅服務於台灣地區。除離島地區需要3-5個工作天外,其它地區約在3個工作天內會送達。
- 「 17buy一起買購物網」物品寄出的時間為3-5個工作天,不含六、日和國定假日。
-
買了此商品,也買了....
-
同類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