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也會得憂鬱症喔!?」
聽到此一事實,大多數的人都會表示驚訝:「什麼?我以為只有大人才會得憂鬱症呢!」
在世界上,人們對小孩的普遍印象就是活潑好動、天真無邪,也許正因為如此,很少人能想像得到孩子沒精神又消沉的模樣。
即使是孩子的父母也是如此。為人父母的人很難相信小孩也會得憂鬱症,更別說是自己的寶貝孩子了,做家長的其實都不太願相信自己的小孩有罹患憂鬱症的可能性。
然而,研究已經證實了兒少憂鬱症的存在,而且日本所進行的一項調查更顯示,有7.8%的小學生和22.8%的國中生有憂鬱症的傾向。
我很希望那些不承認孩子有憂鬱症問題的家長,務必要改掉原本的觀念,因為若孩子得了憂鬱症,且家長沒發現的話,病情會隨著孩子成長而逐漸加重,最糟的情況還可能演變成自殺的悲劇。
這本《鬱兒年代》,就是為了避免這類不幸事件發生,才特別為了家長(尤其是父母)編寫而成的。
《鬱兒年代》的核心概念為「理解孩子的憂鬱,提早發現確實治療」,是聚焦在7歲至15歲孩子的憂鬱症問題編寫而成的。書中文字淺顯易懂,內容囊括了許多資訊,包含憂鬱症的概要、容易忽略孩子特有的憂鬱症徵兆、憂鬱症的各種原因、「認知行為治療」等療法,以及在康復的路上家人需要先知道的事……等。期盼各位能讀這本書。
下山晴彥
憂鬱症是世衛組織預估二十一世紀威脅人類健康三大殺手之一,全球男性終其一生罹患憂鬱症的可能性是12%,女性則為20%。對成年人來說,「憂鬱症」已經不是新鮮話題,身邊難免會有親友正面臨這類困擾。而要提醒大人們注意的是兒童憂鬱症的症狀與傾向。國小孩子因為還不知道如何用言語表達心裡感受,只能透過哭鬧、發脾氣或身體某部位不舒服來反映感覺。而往往因為查不出生理的問題,讓大人誤會是孩子在鬧脾氣,有時反而造成反效果。
在眾多身心症狀中,憂鬱症只要早期發現、早期進行配套的身心科與諮商治療,其實相對來說是比較容易恢復正常生活的。在我諮商實務中,常會發現,處於憂鬱狀態的成人,很多起源往往從國小、國中時,就開始有適應不良現象或事件,當下沒有被妥當處理好,愈往後就愈滾愈大,造成高中、大學、就業階段時的憂鬱。而國小的不適應與壓力,嚴重的,往往在五、六年級或升上國中後,開始爆發,造成蹺家、拒學、自我傷害、自殺等外顯行為現象。
《鬱兒年代》是一本跟父母聊憂鬱、陪孩子治療憂鬱的好書。作者是東京大學臨床心理學教授下山晴彥,有豐富研究與實務經驗。這本書是根據多年臨床研究而總結的報告,包含7~15歲孩童的憂鬱狀態該如何判別、孩子為何罹患憂鬱症、該如何積極面對憂鬱治療、以及父母該如何陪伴憂鬱症的孩子。
我很喜歡也推薦這本書,目前坊間極少談論兒童憂鬱症狀的書,兒童的憂鬱現象也很容易被忽略。兒童期是每個人自我價值與人格發展的關鍵期,若身邊大人沒有及時發現與陪伴處理,憂鬱程度可能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加重,甚至也容易造成人格發展的損害。這絕對是需要家長們關注與了解的議題。
《鬱兒年代》中的統計數據,主要是日本當地的研究數據;而根據一份「臺灣地區兒童憂鬱流行率之調查研究」,抽樣北、中、南、東共21所國小、三至六年級兒童共2千多名為受試對象,發現24%孩子疑似有憂鬱症狀,其中4.2%的兒童疑似有重度憂鬱(張高賓等,2007)。該研究也發現,父母親管教若是太放任、或孩童對學業成績不滿意或挫折、社經地位弱勢等,也都會導致憂鬱傾向較高,呼應作者書中提到的幾點造成憂鬱的原因。更多細節,大家可從書中再詳細閱讀。
引用這些過去的研究數字,只是想讓臺灣的家長們知道,兒童憂鬱現象已經是您需要關注與了解的,愈早發現,愈能尋求專業身心科醫師與諮商心理師的協同陪伴,讓孩子能趁早走出憂鬱陰霾。衷心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有幸福童年,每個家庭都美滿平安。
諮商心理師 洪震宇於台北 2021.5.19
受憂鬱症所苦的青少年,真的不少!他們亟需被正確理解。而身旁的師長,也需要充足的知識,以陪伴和支持這些受苦的靈魂。這本書淺顯易懂、資訊充分,極力推薦!
諮商心理師 陳志恆
當「憂鬱」被了解了之後,反而能成為親子間的一扇窗,讓愛的溝通更順暢。
諮商心理師 蘇予昕